跳到主要内容

教大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荣誉院士衔予多名杰出人士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将于9 月26日举行典礼,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荣誉院士衔予六位杰出人士,以表扬他们的卓越成就,以及对教大、教育界和社会所作的贡献。他分别为(按英文姓氏排序):


荣誉博士学位
•    James J. Gross教授
•    刘遵义教授, GBS, JP
•    林毅夫教授
•    马凯硕教授
•    Michael E. Mann 博士

 

荣誉院士衔
•    宽运法师, BBS, MH

 

Professor James J. Gross(荣誉教育学博士学位)

James J. Gross教授为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注于情绪与情绪调节研究。他是美国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Ernest R. Hilgard教授,也是史丹福情感科学中心与史丹福心理生理学实验室的决策人。自2023年起,他还兼任史丹福大学哲学系礼任教授。


James Gross教授的研究主要针对健康与临床群体的情绪、情绪凝聚及情绪调节策略。他所提出的情绪调节模型对情感科学、临床科学、政治学与商业等领域的研究有重要影响。他曾获多项教学与指导奖项,包括史丹福院长杰出教学奖、Phi Beta Kappa 教学奖及史丹福最高荣誉Walter J. Gores杰出教学奖。此外,他两度获得史丹福博士后指导奖、首届情感科学学会指导奖,及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指导奖。他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心理生理学研究学会、社会与情感神经科学学会,以及葛洛麦尔心理学奖(Grawemeyer Award)等多个研究奖项。


1987年,James Gross教授在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并以最高荣誉毕业,其后成为牛津大学的访修研究生。他参与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情绪研究培训计划,担任博士前研究生。1993年,他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一年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


James Gross教授至今已发表超过650篇著作,论文引用次数超过250,000。他参与撰写《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motions in Education》(2014)、《The Dark and Light Sides of Positive Emotion》(2014)、《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013)等书籍章节,并于2024年合编《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第三版)。


James Gross教授是情感科学学会的创会会长及《Affective Science》期刊的创刊主编之一,亦是美国心理科学学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为表彰其学术贡献,他获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与荷兰蒂尔堡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刘遵义教授, GBS, JP(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刘遵义教授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的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刘教授专研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他于1966年建立了最早之中国计量经济模型。刘教授于1964年取得史丹福大学物理学理学士(优异成绩)学位,并先后于1966年及1969年取得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经济学文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他自1966年起任教于史丹福大学经济系,1976年晋升为正教授,1992年出任该校首任李国鼎经济发展讲座教授,1992至1996年间担任史丹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主任,1997至1999年间担任史丹福经济政策研究所主任。2006年自史丹福大学退休并出任李国鼎经济发展荣休讲座教授。2004至2020年间刘教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刘教授著作等身,已出版、合着或编辑19本书籍,包括《天塌不下来:中美贸易战及未来经济关系》、《中国的新冠疫情》、《创新有法可循吗?》以及《中国经济是奇迹还是泡沫?》,并曾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及评论超过220篇。

 

刘教授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曾获香港科技大学、日本创价大学、早稻田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及澳门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他现为Phi Beta Kappa和Tau Beta Pi会员、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Conference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 会员、英国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海外院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资深研究员。

 

刘教授于2008至2018年间分别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及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于2010年至2013年担任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2013至2018年担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现为香港金融管理局外汇基金谘询委员会委员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非官守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非官守成员。 

 

林毅夫教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林毅夫教授现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他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盛誉,是公认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

 

林教授出生于中国台湾,最初入读台湾大学农学院,后弃笔从戎,赴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于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深造。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凭着对国家的满腔热情,林教授毅然前往北京大学修读经济学硕士。随后,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修毕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他回国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积极参与中国农村改革政策的研究。

 

1994年,他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参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政策制定,包括电信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改革、农村发展等。2008年,林教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与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退任后,他重返北京大学,继续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林教授的研究成果丰厚,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300多篇论文,多次获得学术殊荣。其中,著作《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于1993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国际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最佳政策论文奖, 1997年获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约翰.克劳夫爵士奖,2000年获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经典引文奖。

 

近年来,林教授积极关注大湾区发展规划,包括香港的经济路向,为香港如何发挥优势融入大湾区发展出谋划策。

 

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林教授膺选为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得海内外包括香港在内十多所大学先后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马凯硕教授(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
马凯硕教授是公共政策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外交与学术界均有卓越成就。


马凯硕教授在新加坡外交部任职33年,自1971年起,先后派驻柬埔寨、马来西亚、华盛顿和纽约。他是首位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大使的新加坡人,并于2001年及2002年两度担任安理会主席。在1993至1998年间,他担任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秘书,获新加坡政府授予公共行政奖章金奖,肯定其外交贡献。

 

1967年,马凯硕教授获颁新加坡最高荣誉的总统奖学金,入读新加坡国立大学,并于1971年取得哲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1976年,他在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他获颁荣誉博士学位。 1991至1992年,他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担任研究员。

 

2004年自外交部退休后,马凯硕教授转战学术界,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任职长达13年,并于2006至2019年间担任公共政策教授。他著作等身,先后出版十本书籍,包括《亚半球大国崛起》、《解读东协》(与Jeffery Sng合着)、《亚洲的21世纪》,以及于2024年出版回忆录《见证亚洲世纪》。

 

马凯硕教授是首位在《外交事务》、《外交政策》、《纽约时报》及《金融时报》等知名期刊与报章发表文章的新加坡人。他曾与多位国际领袖,包括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与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合撰文章。

 

凭借其非凡的外交与学术成就,马凯硕教授屡获国际殊荣,包括2004年获颁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奖章,2005年获《外交政策》及《展望》杂志推选为世界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9年被《金融时报》列为资本主义未来辩论的五十位人物,2010及2011年连续两年入选《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并于2014年被《展望》杂志评选为全球五十大思想家之一。201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向他颁授国际荣誉院士,该学院自1780年以来一直致力表彰杰出的思想家。

 

Dr Michael E. Mann(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
Michael E. Mann博士是著名的气候科学家,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特聘教授,同时担任该校气候科学、政策与行动副教务长,以及科学、永续与媒体中心总监。


Michael Mann博士专注于地球气候系统,及由人类引致的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与政策影响研究。他是200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并与其他IPCC作者一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他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Frontiers of Science 筹备委员会主席。


1989年,Michael Mann博士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应用数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在耶鲁大学修毕物理学硕士与哲学硕士学位,并于1998年在耶鲁大学取得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Michael Mann博士屡获国际殊荣。2002年,他被《科学人》选为全球五十位科学与科技远见领䄂之一。2012年,他获欧洲地球科学联盟Hans Oeschger奖项;次年他获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盟颁发环境保育成就奖(科学),并入选《彭博》全球五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2014至2018年间,他获美国科学教育中心地球之友奖、Climate One史蒂芬.施奈德杰出气候科学传播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公众参与科学奖,以及美国地球物理联盟气候传播奖。他于2019年获得泰勒环境成就奖,并于202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他获美国人文主义协会选为年度人文主义者。202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Michael Mann博士发表超过300篇学术文章,撰写多篇专栏及评论文章,出版了七本具影响力的著作,包括《Dire Predictions》、《The Hockey Stick and the Climate Wars》及《The New Climate War》,是气候科学领域的表表者。


此外,Michael Mann博士是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美国气象学会、美国地质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及怀疑性探究委员会院士。他更是获奖科学网站 RealClimate.org 的共同创办人。


宽运法师, BBS, MH(荣誉院士)
宽运法师,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法师原籍中国辽宁,于1983年南下赴港,1986 年追随永惺老和尚剃度出家,为天台法脉第四十六代教观总持。


2016年,宽运法师获公推为香港菩提学会会长。他先后创办观音讲堂、普贤道场和菩提文教馆、东林净土学院 ,同时又推动成立「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复修辽宁朝阳佑顺寺,创设「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心及研修学苑」,创办「菩提在线」做心灵辅导工作等。


与此同时,宽运法师参与多项社会公职。他是第十二至十四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顾问等。


多年来,宽运法师著作颇丰,出版《因缘集世间》、《〈善生经〉伦理思想与幸福家庭之道》、《〈佛说孛经〉与为人处世之道》等书籍,影响颇大。


为表彰宽运法师多年来在慈善、人文关怀方面的成就,2007 年获颁「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2023 年获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颁发「爱心奖」。2025年7月,他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肯定其多年来致力弘扬佛教,热心参与和推动慈善活动及教育服务,造福香港市民所作的贡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