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探索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中的數碼公民身份: 形成與轉化, 數碼素養和影響因素

資助計劃

優配研究金 (RGC)

獲批金額

HK$1,095,862

授獎年份

2022

ww
 

本研究探討香港青少年如何透過社交媒體上的數碼素養實踐來理解和實現數碼公民,其中重點是探討青少年線上行為的風險(如網絡欺凌、黑客入侵)和機會(如學習、社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檢視青少年如何應對數碼公民以及過程的影響因素,來填補現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將透過對 810 位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和定性訪談的混合方法研究,找出個人、父母和人際關係對數碼公民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制定有效的、與文化相關的數碼公民教育。

 

與我們合作

永續發展目標

2015年,聯合國成員國同意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旨在消除貧窮、保護地球、和確保全民繁榮。研究團隊致力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本研究探討香港青少年如何透過社交媒體上的數碼素養實踐來理解和建構數碼公民,以及影響這一過程的因素。它旨在填補理解青少年如何駕馭數碼世界的研究空白,他們與成年人和大學生的體驗不同。該研究考察了個人、家庭、人際和文化對數碼公民的影響,記錄了學生如何進行有意義的實踐來建構他們的數碼身分。 研究結果將為政策制定者、課程設計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寶貴的見解,幫助他們發展積極的、與文化相關的數碼公民教育。此教育框架將幫助學生全面發揮數碼技術的優勢,同時大幅度地降低網路欺凌和駭客攻擊等風險。透過了解青少年如何透過數碼實踐實現數碼公民,該研究將有助於制定有效的策略應對數碼世界,並促進社會在日益數碼化的教育環境中的積極互動。

 

這項研究的影響將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不同的群體。短期內,受益者將包括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和非政府組織,各層面的人都有機會參加研討會、專業發展計劃和線上資源,以支持數碼公民教育。透過有針對性的數碼公民培訓、資源包和加強家校合作,中期效益將惠及更廣泛的學生群體、家庭和教師教育計畫。從長遠來看,整個社會、政策制定者和學術界都將從研究結果中受益,這將為教育改革提供訊息,促進負責任的數碼行為,並創造一個支持性的數碼環境。最終培養有能力的數碼公民並提高數位時代的整體福祉。

 

出版刊物

  1. Gu et al. (2024). Translanguag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nd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among EMI student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00, 101983. (SSCI, Q1 in Social Sciences)
  1. Lu, C.*, & Gu, M. M*. (2024).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digital citizenship among adolescent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1-16. (SSCI, Q2 in Education)
  1. Gu et al. (2023). Investig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digital citizenship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digital literacy practice: A Translingual and transemiotizing perspective.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77, 101226. (SSCI, Q1 in Linguistics)
  1. Li, Z.*, Gu, M. M., & Zhu, Y. (2023). Identity and cultural intimacy of Central Asian students in a Hong Kong university. Globalisation, Societies and Education, 1-14. (ESCI, Q1 i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