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探索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中的数码公民身份: 形成与转化, 数码素养和影响因素

资助计划

优配研究金 (RGC)

获批金额

HK$1,095,862

授奖年份

2022

ww
 

本研究探讨香港青少年如何透过社交媒体上的数码素养实践来理解和实现数码公民,其中重点是探讨青少年线上行为的风险(如网络欺凌、黑客入侵)和机会(如学习、社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检视青少年如何应对数码公民以及过程的影响因素,来填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将透过对 810 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的混合方法研究,找出个人、父母和人际关系对数码公民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制定有效的、与文化相关的数码公民教育。

 

与我们合作

永续发展目标

2015年,联合国成员国同意17项全球永续发展目标(SDG),旨在消除贫穷、保护地球、和确保全民繁荣。研究团队致力于以下永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探讨香港青少年如何透过社交媒体上的数码素养实践来理解和建构数码公民,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它旨在填补理解青少年如何驾驭数码世界的研究空白,他们与成年人和大学生的体验不同。该研究考察了个人、家庭、人际和文化对数码公民的影响,记录了学生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实践来建构他们的数码身分。 研究结果将为政策制定者、课程设计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见解,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与文化相关的数码公民教育。此教育框架将帮助学生全面发挥数码技术的优势,同时大幅度地降低网路欺凌和骇客攻击等风险。透过了解青少年如何透过数码实践实现数码公民,该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策略应对数码世界,并促进社会在日益数码化的教育环境中的积极互动。 

 

这项研究的影响将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不同的群体。短期内,受益者将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非政府组织,各层面的人都有机会参加研讨会、专业发展计划和线上资源,以支持数码公民教育。透过有针对性的数码公民培训、资源包和加强家校合作,中期效益将惠及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家庭和教师教育计画。从长远来看,整个社会、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都将从研究结果中受益,这将为教育改革提供讯息,促进负责任的数码行为,并创造一个支持性的数码环境。最终培养有能力的数码公民并提高数位时代的整体福祉。

 

出版刊物

  1. Gu et al. (2024). Translanguag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nd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among EMI student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00, 101983. (SSCI, Q1 in Social Sciences)
  1. Lu, C.*, & Gu, M. M*. (2024).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digital citizenship among adolescent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1-16. (SSCI, Q2 in Education)
  1. Gu et al. (2023). Investig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digital citizenship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digital literacy practice: A Translingual and transemiotizing perspective.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77, 101226. (SSCI, Q1 in Linguistics)
  1. Li, Z.*, Gu, M. M., & Zhu, Y. (2023). Identity and cultural intimacy of Central Asian students in a Hong Kong university. Globalisation, Societies and Education, 1-14. (ESCI, Q1 i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