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突破傳統限制 尼泊爾教師盼能活化STEM教學

突破傳統限制 尼泊爾教師盼能活化STEM教學

 

近年「STEM」一詞成為了教育界的流行用語,人人趨之若鶩,但原來現今世上某些角落,仍有大學連一所小小的實驗室也沒有,令學生難以體驗科學實驗的樂趣。

 

來自尼泊爾的Parbat Dhungana曾於首都加德滿都一間大學任職助理教授。他表示,當地培訓科學教師困難重重。他說:「大學唯一的實驗室跟我所屬的教育學院約有30公里的距離,乘車每程至少要45分鐘,為省卻學生舟車勞頓之苦,我只好回歸基本,以最傳統的方式——亦即『粉筆、白板』教授課堂。身為受專業訓練的教育學者,我當然完全明白這種教學的不足之處,但我著實別無他選。」

 

從事教師教育超過十年,Parbat應該最有資格評彈尼泊爾教育制度的種種。他指出,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尼泊爾長期受貧窮、貪污及自然災害所折騰,不少學校連最基本的科學設備都欠奉;更令人無奈的是,當地教師大多薪水低微,需要依靠兼職、補習或務農來幫補生計。他說:「繁重的工作已佔據了教師的大部分時間,他們根本沒有空間去探索創新的教學法,提升學習興趣。」Parbat認為,尼泊爾莘莘學子近年對科學逐漸失去興趣,多多少少與此有關。

 

正因如此,Parbat去年遠赴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攻讀博士學位,希望為尼泊爾的教育出一分力。Parbat 形容,在教大接觸到多元豐富的教育科技及新穎的教學法,令他眼界大開。這些經驗,更讓他發掘出科學教育的無限可能。現時Parbat 正埋首研究各項低成本的教學科技,希望能引入尼泊爾,扭轉當地教育發展的困局。

 

Parbat 在教大主要集中研究與科學教育及可持續發展教育有關的項目​,「便攜式環境數據記錄器」便是其中之一。此得獎記錄儀由教大學者研發,學生可以透過記錄儀收集戶外環境的第一手數據,將學習體驗拓展至課室以外,設計及進行具創意的科學實驗。Parbat 正對有關設計加以改良,希望進一步降低成本,有朝一日可引入至尼泊爾的學校使用。

 

此外,他亦計劃構建一網上學習平台,讓師生共享課堂素材;長遠而言,Parbat 希望學成回國後可以重返大學工作,並成立專責推動STEM教育的研究中心,貢獻國家。

 

負責指導Parbat的科學與環境學系楊友源教授表示:「作為老師,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能學以致用,以知識回饋國家,我感到十分欣慰。科技能改變世界,而教育的影響力,猶勝科技。」

 

Parbat是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得獎者之一。該計劃由研究資助局成立,旨在吸引全球優秀出色的學生來港攻讀博士學位。在2019/20年度, 12位學者分別透過該計劃入讀本校的哲學博士課程,獲獎人數創歷年新高,同時反映教大課程越來越受世界各地優秀的學生歡迎。 

 

Parbat Dhungana將改良「便攜式環境數據記錄器」設計,期望進一步降低其成本,使之更適合尼泊爾的中學使用。
Parbat Dhungana將改良「便攜式環境數據記錄器」設計,期望進一步降低其成本,使之更適合尼泊爾的中學使用。
儘管尼泊爾的教學資源有限,Parbat仍花盡心思令課堂變得有趣,例如舉辦戶外考察,將自然環境化身班房。
儘管尼泊爾的教學資源有限,Parbat仍花盡心思令課堂變得有趣,例如舉辦戶外考察,將自然環境化身班房。
在香港學習期間,Parbat與外籍朋友參與尼泊爾文化交流活動。
在香港學習期間,Parbat與外籍朋友參與尼泊爾文化交流活動。
出身於農民家庭的Parbat,其中一個心願是將農田變為課室,以推廣農業可持續發展。
出身於農民家庭的Parbat,其中一個心願是將農田變為課室,以推廣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