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举办「一带一路艺术与文化国际会议2025」 促进文化交流和保育
为促进「一带一路」地区及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保育,香港教育大学(教大)于9月13及14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一带一路艺术与文化国际会议2025」(ICOAC25)。该活动获得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一带一路」办公室支持,彰显香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枢纽的重要角色。
配合此次会议,教大亦与香港中乐团携手合作,担任9月12日及13 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丝语・琵琶」新乐季开幕音乐会的「一带一路文化艺术策略伙伴」,共同推动传统音乐的创新与传承。
ICOAC25吸引逾300位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研究人员、艺术家、教育家和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为期两天的文化盛宴。活动由香港特区政府「一带一路」专员何力治先生、香港教育大学校董会成员何建宗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国际部副主任卢可女士、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主持开幕典礼。随后,马卡莱斯特学院的黄泉锋教授带领乐队,以阿拉伯传统音乐《Longa Farahfaza》为活动揭开序幕,展现多元文化的精彩交流。
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致辞时表示,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透过「一带一路」办公室,让此次会议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学者及研究人员得以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与深厚的艺术传承,并促进跨文化对话与创意合作,进一步巩固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联系。
「一带一路」专员何力治先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源远流长,源自古丝绸之路,它不单只是关于贸易和投资、轨道和基建,同时在支持民间交往、民心相通方面,正在实现更多包括教育、艺术、文化和创意领域的合作。」
会议期间,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文化认同、艺术与教育的跨领域对话、科技应用与文化实践、艺术政策与文化外交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包括剑桥大学的Pamela Burnard教授、华盛顿大学的Patricia Campbell教授、星海音乐学院的陈明志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何培斌教授、西挪威应用科学大学的David Hebert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蔡灿煌教授、马卡莱斯特学院的黄泉锋教授,以及香港中乐团的阎惠昌教授,皆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为深化对话、促进跨文化理解及启发「一带一路」艺术与文化领域的新合作奠定基础。主题演讲强调塑造未来的创新文化及跨学科实践,展示古代贸易路线上的多元文化。他们强调音乐在外交与跨文化理解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历史乐器与感官实践在推动文化遗产与交流中的意义。
此外,ICOAC25特设丝路音乐传承环节,包括文化回应的音乐课程,并针对粤剧传承与创新,安排工作坊及艺术表演,以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合作。筹备委员会主席梁智轩博士诚挚感谢所有与会者、支持伙伴及工作人员对本次活动成功的贡献。
活动最后,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呈献《敦煌音景》,以新创作的音乐重现敦煌千年文化遗产的壮丽画卷,为本次文化盛事画上完满句点。
-完-
教大举办「一带一路艺术与文化国际会议2025」 促进文化交流和保育
下载所有图片